我做编辑时遇到的那些奇葩事

  • 来源互联网
  • 日期 2023-08-30 23:33:19

在大家的印象中,编辑,特别是图书编辑,是常年与文字打交道的职业,美好的文字为作者创造出了“文气、儒雅、随和”的光环,同时也为编辑工作带来了一些误解——编辑嘛,坐在编辑部收收稿子喝喝茶,能出的就联系作者,不能出的就退稿好了。然而,随着出版行业的成熟和环境的改变,编辑的地位实际上正在逐渐下降,下降到什么程度呢?


【资料图】

有的时候,我真的觉得我当的不是编辑,而是丫鬟。

今天就来聊聊我做编辑兼职丫鬟这三年遇到的令人难以释怀的奇葩事。

01

做编辑第一周

很荣幸能为作者开电梯

在做编辑之前,我曾经做过一小段时间的营销编辑。营销编辑和图书编辑的工作内容有很多不同之处,而我每天加班忙成狗,也没有机会去了解图书编辑的工作都有什么。因此,转岗成为图书编辑之后,我空空如也的脑袋里还是只有对编辑工作的幻想,感觉编辑工作应该是把自己放进稿子堆里,找一个舒服的姿势,泡一杯好喝的饮料,埋头苦校。

这份工作简直不要太适合内向的i人,只是想想,我就觉得自己做营销编辑时被超额透支的社交值已经恢复了。

很幸运,因为部门做的书比较多,我不仅在工作第一周就分到了一份需要初审的稿子,还被通知和主编一起去见作者。

这位作者比较有名,书的销量好,是公司的明星作者之一,有幸在成为编辑的第一周就和他见面,我内心的期待之情可以用“苍蝇搓手”来形容。见到之后要问他什么问题呢?能不能请他帮我签名,这样会不会不礼貌?

当我缓过神来,开始为能见重量级作者紧张的时候,人已经在作者下榻的酒店里了。酒店很大,大厅的挑高加上复杂美丽的吊灯几乎可以让头顶的天花板被称为穹顶,清新的香水味、迎面走来就会和你打招呼的工作人员、免费提供的各种用品和糖果,这些东西都与编辑那种与纸稿和文字相伴散发出的“刚健质朴”气息格格不入,我有点后悔没戴上在潘家园斥二百块巨资买的金丝边眼镜,好显得我也时尚点。

主编已经在联系作者团队,我在盘算在什么时候问作者问题合适,也许时间只够问一个问题,只能挑选我最好奇、读者也最好奇的问题,比如……下一本新书会是什么内容?

我在腹内打草稿:××老师您好,我是×编室的编辑,很喜欢您的作品,我们和读者都很像知道,您的下一本新书会围绕着什么主题展开……

我的话还没在心里说利落,主编叫我过去,一副很看好我的样子:青川最机灵,看着也讨人喜欢,一会儿你去——

我去接待作者问他问题要到亲笔签名走上人生巅峰!

我默默接话。

“你去帮作者开电梯吧。

“……”

青川最机灵,看着也讨人喜欢,一会儿你去帮作者开电梯吧。

你去帮作者开电梯吧。

你去帮作者开电梯吧!!!

直到我微微俯下上半身,站在电梯门的一侧像最贴心的服务生一样为作者和他的团队拦住电梯门的时候,这句话还在我的脑袋里回荡。

而在此之前,我刚刚经历了整个编室站在采访作者的会议室外夹道欢迎,在作者大步流星地走过来时全体鞠躬90°,并大喊“××老师辛苦了”。

作者走进电梯,楼层按钮甚至不需要我帮忙按,团队中自然有人会按,毕竟只是伸伸手的事。

是啊,毕竟只是伸伸手就能做到的事,在现代社会,自己乘坐电梯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为什么一定要把整个编室的编辑安排在酒店的各个交流,专门为作者挡住电梯门、刷开酒店的房门,或者鞠躬欢迎呢?

做够这样的事情,就能够体现出编辑对待一位作者和他的作品的重视吗?那一天我窥探到了如今出版行业的生态的一个小小角落,图书出版越来越卷,可卷的并不是装帧设计、审稿质量,而是如何讨好作者、用心巴结。

还记得某天主编叫我过去,放下手里正在审核的稿件,一下午帮忙抄写给作者的礼物明信片;我也曾在妇女节前一天,被要求为作者的经纪人订花,附上祝她女神节快乐的贺卡,方便下次和她谈签书的事情更加顺利;偶尔能和作者或者团队沟通,说的也和稿件内容无关,而是上一本的版税如何如何好得超出预料,所以发个红包庆祝一下,请“老师们笑纳”。

中国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更何况每个兄弟公司都想抢到好的本版大众书作者,抢到了又想好好维护,争取让他们留在这里出下一本、下下本,可是这样完全与书稿无关的“维护”令我感到厌倦,好像工作已经本末倒置,审稿出书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流程,一步步照做,不用费太多心神,更多的精力全在研究节日和作者的喜好,而我也在逐渐沦为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作者的舔狗。

不在工作的时候,我偶尔也会怀疑,现在编辑的职责范围是不是扩大得太大了?回想进入出版行业的短短几年,我又想到一件让我印象很深的事情。

02

快!打车回去

帮作者去酒店前台处理一下消磁的房卡

我做营销编辑时经常出差,一般的线下活动配置为一位熟悉作者的图书编辑+一个熟悉活动流程的营销编辑,恰好有次负责与作者对接的图书编辑有事,需要迟一天再到活动的城市,我临时代劳,负责处理作者的一些需求,陪作者去电台接受采访、为作者订餐、告诉他每天的行程,等等。

忙到下午,我把作者送回酒店,准备回活动场地最后交代几件重要的事情,再走几遍动线。刚坐上回去的出租,作者的图书编辑突然打电话给我,叫我快点去酒店,作者有急事。她的语气有点焦虑,搞得我也跟着紧张,赶紧问发生了什么事,因为作者的行程较满,怕他是因为过度劳累身体不舒服。

编辑急吼吼地说:“他的房卡消磁了,要去前台处理,你去帮他处理,要快!”

我当时人已经过了酒店两三个路口,不得不让司机师傅再开回去,跑进大厅,作者正坐在沙发上玩手机等我,而他的旁边,十米开外,就是酒店前台。

而我的任务就是把卡从他的手里拿过来,走十米,交给前台的工作人员,刷一下充磁。

当时我刚刚参加工作,并不觉得这样有什么,只是想,作者出差在外,有什么需求,我们应该尽量满足。后来,还有过自己掏腰包帮作者给他排队的读者买午餐;帮作者列采访大纲,并用作者的语气拟出回答,然后让作者在访谈时照着读或者背;口袋里揣着作者的香烟、打火机和发胶,把作者爱抽的牌子记得牢牢的,而我甚至不知道我爸爸爱抽什么烟。

这些围绕着图书展开的附加服务,让我既困惑又愤怒:同样是成年人,为什么有的人成了作者,突然生活就不能自理了?

想了又想,还是辞职,辗转试岗了几家公司,最后找到了现在的单位,大部分时间在做外版书,没有过多的人情往来,可以专注于稿子和书,虽然赚的少了,但是我心里踏实了很多。

现在编辑的卷,已经不仅限于高额版税,也有这些隐形的服务、工作之外的人情,相信大部分编辑都更希望自己在工作中能够与作者保持地位与话语权上的平等,没有编辑命令作者,也没有编辑讨好作者,希望能够获得应有的尊重,希望自己对文稿的意见被倾听、被讨论、被采纳,而不是被领导评估机灵与否、模样是否讨人喜欢,然后去帮作者拦电梯。

其实很多同行都曾经历过正在经历类似的事情,如果真的以《我当编辑时遇到的奇葩事》为题写文章,我可以写三天三夜都写不完。这种事情或许在所难免,但我希望我们的同行,也希望站在编辑这个行业外远远观望、想要入行的伙伴们,能够拒绝过度为作者本人服务,一定要说编辑是在服务着什么的话,希望我们能够为文字、为书更好地服务。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上河盲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2003-2020 www.jjqx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基金前线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562 662 9@qq.com